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15-10-20     [浏览次数]:

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陈建华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工作围绕了“厘清工作思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重视队伍建设,强化能力提升,形成奋进团队;搭建事业平台,形成特色品牌,创造一流业绩;重视网站建设,形成珍贵资料,构建交流窗口”等进行实践探索,学校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得到了五点启示。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工作;实践;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大型体育赛事与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14TYD001。

作者简介陈建华(1962-),男,江苏如东人,研究员,管理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学、体育文化研究等。Tel: 13851851739 E-mail cjh@njtech.edu.cn,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210009

    2003年6月至2015年4月,笔者有幸担任校体育部书记,期间积极与行政领导一起,团结和带领体育部教职工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作了不懈努力,亲眼见证了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与体育同仁建立了友谊,结下了深厚情感,回忆一起奋斗的岁月,激发起了我对体育的热爱,可谓是一段终身难忘经历。现将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作回顾和思考,愿意与高校同仁分享。

1厘清工作思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以正确导向引导人,以公平机制激励人,以完善规范约束人,以明确目标鼓励人,以创新业绩鼓舞人”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良好氛围。部党总支切实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并积极开展了以“以制定岗位职责为契机,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崇尚师德、创先争优在岗位”、“我为校长杯作贡献”、“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立足岗位履行职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党日活动。认真组织“师德大家谈”、“党在我心中”、“做一名好老师”等征文活动,多次获优秀组织奖。党总支一方面注意引导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先后发展了教职工党员十多名,他们入党后经住实践考验,发挥了应有作用。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地宣传体育部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风尚。

    通过完善教职工年终考核,实行了年终考核采取申报制度,主要从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发表论文、参加各类体育科学报告会和申报课题、参加教材编写等)、校运动队教练带队、参与组织师生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及社会工作和集体活动等提出基本要求。年底召开教职工会,进行述职交流,在民意测评基础上,由年终考核组评定,评优结果经公示后上报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奖罚机制,加强了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规范了教学行为。

2重视队伍建设,强化能力提升,形成奋进团队。

    根据体育师资情况,采取引进、选培和外聘等渠道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新教师时,以项目特长为基准,以“来则能用、用则有效”为原则;对现有青年教师,鼓励他们参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还聘请部分高校有专长、高水平教师到学校任课、开设各类学术讲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教师职称晋升工作。目前体育教师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职称比例趋于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到80 %以上。70多人次分别评为校九思精英奖、校奖教金、校教书育人和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个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教练员和教师授课竞赛二、三等奖、优秀教学质量奖等。运动队管理中心和群体活动管理中心分别获2009年度和2011年度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称号,体育部连续获“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年度校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8-2011年连续荣获“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体育部第三党支部两次获“校先进党支部”。

3搭建事业平台,形成特色品牌,创造一流业绩。

3.1深化体育教育与教学改革,取得成果显著。在体育教育与教学上,进行了“分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了“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体育教育与教学新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为更好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率先在江苏高校进行了大学体育教学“四年一贯制”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体育教育与教学课内外有机结合、更加紧密新举措。在分层次教学改革上,尝试开设体育强化班教学,采取对体重严重超标且运动技能协调性差的少部分学生,每周增加一次有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体育强化教学,旨在帮助同学认识到体重超重或协调性差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不利,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上,无论校教学督导评价还是学生在网上评价,体育课程教学优秀率名列学校前三。在校第五、七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中,2人等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多位老师获三等奖。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连续获第九、第十届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等。8位教师分别获“全国化工高校优秀体育教师”和“江苏省在宁高校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12年在江苏省教育厅对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考核评估中,唯一获优秀的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得到评估组专家好评。

3.2重视校运会开幕式表演,展示体育教学成果。校运动会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组织部分,重视校运动会开幕式策划和组织,进行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创新实践。组建校运动会开幕式团队,积极思考校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主题内容、表演形式和突出元素”,结合校大学生体育创意表演大奖赛,注意发挥学生智慧,挖掘学生创造力。校运会竞赛组织团队从运动会项目选择、学生报名、竞赛日程编排,到项目规则制定和完善、裁判配备和组织裁判集中学习和领会规则,每个环节都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工作预案,强调裁判公正、公平,确保比赛顺利、有序。在校运会项目设计上突出“趣味性、大众性、集体性和安全性”。将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生分开记名次,有效调动了普通大学生参与运动会积极性,体现了公平竞争。

3.3认真组织年度大学生体质测试。根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通知(教体艺司[2014]30号)精神,组织教师投身到体质测试,体育部事先制定详细方案,负责测试教师严格按照规范,指导学生做好测试前准备活动,遇到个别特殊学生,还落实了补测工作,对极少数在测试过程中怕苦学生,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结合学生测试数据,有针对性提出今后体育运动指导。因为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重要手段,只有真实了解了学生身体现状,才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与教学改革。

3.4竞技体育和群体体育协调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切实从三层次建设校运动队:第一层次组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水平的运动队。第二层次定位在群众基础广泛,深受学生欢迎,影响力较大项目,成立了棒垒球、足球、篮球、田径4支高水平运动队,努力使高水平运动队在江苏省大学生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并代表江苏参加全国乃至世界大学生比赛。第三层次以体育俱乐部模式和学生体育社团为主,由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教师参与辅导的运动项目代表队。作为“省队校办、体教结合”江苏女子垒球队先后获全国性比赛冠军30多次,连续二次荣获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冠军,分别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垒球赛的第六、季军和冠军。我校与省体育局联合探索的“体教结合、省队校办”模式,已成为全国一面旗帜。2009年校被中国垒球协会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奖”,体育部被江苏省体育局被评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周期后勤保障先进集体”称号;校江苏女子垒球队被江苏省棒垒球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单位”。在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获14枚金牌、8枚银牌和22枚铜牌,荣获高校组团体总分第11名,获“体育道德风尚代表团奖”和“最佳赛区”荣誉称号。在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964.75分,列为全省本科高校第四名,首捧“校长杯”,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创造了校历史最好成绩。2012年校田径队四名队员光荣入选江苏代表团参赛,3人次荣获冠军,1人次获第五名,2人次获第六名,超额完成了江苏代表团赛前布置的任务,在参赛运动员贡献率上列为全省高校第一。校大学生男子足球队获江苏省高校“省长杯”足球赛冠军,代表江苏高校参加全国高校足球联赛,创造了校男子足球队建队以来最好成绩。校大学生垒球队荣获全国第十届大学生垒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校棒球队荣获2014年全国慢投垒球健康赢总决赛(高校竞技组)第二名,校学生田径队在黄山国际登山赛上多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校获特别纪念奖。校学生男子排球队荣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甲B组)排球赛男子组亚军。校普通生篮球队荣获“南京高校普通生篮球赛暨首届CUBL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篮球联赛选拔赛”亚军等。

    我校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扎实有效,2010年在全国高校冬季阳光长跑活动评比中,参与人数全国第一,参与率第三名。荣获教育部体卫艺司表彰,获“最佳组织奖”第一名、“最佳体育社团”奖,全国优秀摄影一等奖、二等奖,同时获“阳光长跑先进单位”称号。先后制定了《学生早锻炼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部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和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校、院两级体育网络。每年组织以“校体育文化节”为主线的校级系列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了常态化,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力促进了我校校园文化层次整体提升。充分利用校园所特有优势和现代先进计算机软件支撑,在制度设计上和管理细节上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得到了学生积极参与,阳光长跑活动成为学校一大风景线。 2010年11月学校荣获“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2008-2009年度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由我校组织申报的“锻造高校文化体育,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基于垒球文化特色,着力锻造高校文化体育品牌” 荣获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校荣获“2006-2011年度全国化工行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并被省体育局授予我校“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称号。

3.5积极承办重大赛事,发挥体育育人功能。高校承办全国性高水平体育赛事,旨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师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热情,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增强师生身体素质;同时赛场上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奋勇争先”等体育精神,对师生球迷是难得的体验式情景教育。十二年来,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垒球赛”、“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高校部)棒垒球赛”、“全国女子垒球冠军赛”、“江苏省第十九届高校校长杯乒乓球赛”、“中韩学生垒球对抗赛”、“2011年江苏省高校部慢投垒球赛”、“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垒球赛”、“第五届江苏省千万学生‘迎青奥’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暨校“星火杯”纪念‘12.9’长跑比赛”、“2012年全国慢投垒球健康赢活动总决赛”、“2012年南京高校普通大学生篮球赛”、“2014年中国男子排球联赛和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2015年南京高校普通大学生足球赛”等赛事,营造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体育科研成果显著。在调研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了科研奖励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连续获第九、第十届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近十年教师正式发表论文406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59篇。近五年在江苏省第27至30届高校体育科学报告会上连续四届荣获了优秀组织奖。获校第一至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四篇,二等奖三篇。科研项目上:获国家体育总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一项,申报了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课题三项、校级教学改革课题30多项。先后出版了《大学体育基础理论教程》、《大学体育运动实践教程》、《高校体育基础理论》、《高校体育实践教程》和《大学体育》等教材。其中《大学体育基础理论教程》教材获2009年南京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体育基础理论》、《高校体育实践教程》为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2011年与上海体育部共建了“体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借助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平台,有助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体育师资科研能力和学历水平。

4重视网站建设,形成珍贵资料,构建对外交流窗口。 

   校体育部网站信息更新及时,内容丰富,信息报道清晰,网站设置合理,功能齐全,成为对外交流和外界了解本校体育重要窗口,发挥了现代网络优势,初步实现了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了省内高校建设较好的学校二级网站。这十二来体育部网站发布了1000多条信息,计80万文字材料,完整地记录了学校体育工作。

    笔者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取得归结于:一是学校领导重视是做好体育工作提前条件,是取得体育工作成绩重要因素,没有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是无法大胆创新地做好工作。二是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良好团队氛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三是建立相应激励和惩罚机制是激发全体同志不断努力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四是关心师生疾苦和需要,加强与师生沟通、交流是形成合力的源泉和动力。五是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勤政廉政、公平公正是引导人的有效法宝。

参考文献:

[1]陈建华,王浩,李锂. 人文体育观视野下“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献通报,2009(9):1-4.

[2]陈建华,张天峰. 普通工科高校体育工作应务实创新重成效[J].体育文献通报,2013(8):7-9.

[3]陈建华,张天峰.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探索[J].体育文献通报2012年第12期

[4]陈建华,张天峰. 探索高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新途径[J].体育文献通报,2012(12):15-16.

[5]颜耀春,陈建华.大学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探索[J]. 体育文化导刊,2011(8):94-97

[6]陈建华,张天峰. 论高校承办体育赛事的文化价值[J]. 体育文化导刊,2012(9):84-87.

[7]陈建华,张天峰.高校成功承办亚青手球赛事的经验与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14(5):137-140.

[8]陈建华,张天峰,佘海文. 普通高校参与省运会成功经验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5(4):159-162.

这是本人从事体育工作以来的全面回顾,也算对体育部工作期间工作一个阶段性总结,祝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创新并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