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如织的七月,盛夏酷暑包裹着江淮,我校江浦手狮中华文化传承团的团队成员,怀揣对传统的赤诚和新时代使命,踏遍南京、苏州、泰州三地,让省级非遗江浦手狮走出典籍,来到百姓生活之中,将古老手狮舞在骄阳下焕发新生。
作为江浦手狮发源地,南京的青砖黛瓦间仍回荡着百年狮鼓。6月下旬的南京艺术节上,团队成员登上老门东古戏台,手擎彩狮腾跃,举、绕、点、挑的技法让手狮骤然“活”了过来。绯红狮头昂如北斗,靛蓝绸带旋成光环,引百名市民驻足。白发老者叩杖应和鼓点,孩童扒着戏台栏杆痴望,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递过狮头让观众触摸,讲解江浦手狮的来历,在老城根脉上奏响传承新声。
江北新区研创园的“芯学堂”里,由江浦手狮第四代传承人颜耀春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为20余名托管班的中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堂沉浸式非遗体验课堂。在颜耀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我国舞狮文化的悠久历史,还亲身学习体验了江浦手狮,并现场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托管班老师的充分认可,还赢得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
7月上旬,团队来到泰州城南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传播江浦手狮文化。工设2301袁华锋同学举起手狮介绍道:“这‘小家伙’见过太平天国的烽火,跳过抗战胜利的欢庆舞,2007年还成了省级非遗呢!”他轻晃狮头,竹骨碰撞的脆响里,投影幕布从黑白历史影像切到现代表演,孩子们瞪圆了眼睛。 队员们随即展开表演:单人“绕狮”如游龙缠身,双人“比武”似武林过招,鼓点变换间,队形忽如雁阵、忽如梅花。“像士兵布阵!”有孩子忍不住惊呼。教学环节,新能2302班张嘉濠编了句口诀:“手腕转一转,狮子问声好。”18个孩子排成队,跟着鼓点完成了人生第一支手狮集体舞。居委会主任笑着感慨:“年轻人把老手艺讲成了孩子爱听的故事,这才是真传承。”
7月中旬,团队成员走进苏州丽德社区,为孩子们搭建非遗文化桥。行管2301班胡卓言讲述舞狮与三国渊源时,社区学生王梓轩突然举手:“手狮能像奥特曼一样打怪兽吗?”团队成员们眼睛一亮:“古时候它就是‘奥特曼’呀!”他们用“年兽传说”串联起“驱邪纳福”的寓意,狮头在孩子们眼前“追怪兽”,把传统讲成了童话。讲解结束后,团队成员分别指导孩子们江浦手狮基本动作,柔电2302班汪盈示范“举狮”姿态,强调腰腹力量;行管2301班胡卓言讲解“绕狮”手腕巧劲和节奏感;品设2301班朱雨轩帮助协调步伐与手臂动作。孩子们学得认真,小脸泛红、额头冒汗,双眼放光。学完动作后,大家齐聚表演手狮舞,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表演结束后,社区活动中心内掌声雷动。社区负责人说:“这些年轻人把非遗讲活了,我们要把这股热情延续下去。”
从南京古戏台到苏州社区,团队成员历近一个月让手狮走进400多位老百姓的视野。手狮压出的红痕还留在团队成员们胳膊上,可孩子们举起狮头的兴奋眼神,社区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已将那一道道红色勒痕化为成员们幸福的微笑。指导老师李佳静望着整理道具的队员们说:“青春遇上非遗,碰撞的不只是热闹,更是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暮色中,他们背起道具包走向下一个社区。
手狮彩绸在晚风里轻摆,一头系着百年历史,一头牵着青春手掌,在江南大地上,继续书写新的传承故事。
写稿:马晓理、李佳静 审核:刘涛











